村网通总站 大斜街村 129445.nync.com 欢迎您!
“六·一”期间工作组组织“听奶奶讲故事”活动。
天山网讯 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曾是沙湾县金沟河镇南干渠村的真实写照。如今走进这里,道路平坦通畅、绿荫环绕,农家小院落整洁干净、鸟语花香,处处洋溢出新农村的净与美。2016年,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塔城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。短短三年时间,昔日贫穷落后的南干渠村上演了现实版的“蜕变记”。村民们都说,这出“蜕变记”的“主角”是他们,而背后优秀的“导演”则是用心用情奉献基层的“访惠聚”工作组。
传帮带 打造合格“领头雁”
在南干渠村,最打动人心的是现代文化引领下迸发出的那种昂扬向上的力量;最令人振奋的是各族村民不分你我、心灵相通、共担风雨、共奔富路的那股精气神。
据塔城地区沙湾县工业园区、团县委、农机局“访惠聚”工作组组长肖宜霏介绍,刚住村时,工作组发现村“两委”班子开拓进取意识不强、创新能力不够,致使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,人心涣散,当即决定从传帮带做起,力争把村“两委”打造成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“领头雁”。
住村工作组说到做到。随后,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配齐配强班子成员,组织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党员、致富带头人、群众代表参观无公害绿色蔬菜大棚种殖基地,使大家通过外出“取经”拓宽眼界、转变观念。与此同时,工作组还以产业结构调整、改善村庄布局和加强居民点建设为抓手,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,在发展小麦、玉米等传统产业基础上,大力发展制种玉米、牛羊养殖;协助村党支部开展了“星级创建”活动,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。
思路一变天地宽,新思路新理念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,更搅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池“春水”。2015年,村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增加1150元,群众口袋鼓了,村“两委”班子的威信也竖起来了,各族群众跟党走的信心更足了。
促和谐 盛开民族团结花
“民族团结好村民”“民族团结好家庭”“民族团结好巷道”“民族团结好媳妇”“民族团结好婆婆”……南干渠村村委会有面特殊的墙,村民们都想在上面露露脸、亮亮相。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忠说:“以前村民都觉得民族团结模范离自己很远,自从工作组在村里开展民族团结评选活动后,大家现在说得最多的是 民族团结的事我也能做 。”
南干渠村由回族、汉族、哈萨克族、维吾尔族4个民族群众组成,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60%。工作组住村后,除了引导村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评选活动外,还大力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。先后在居民点打造平安、团结、和谐、文明、富强、友谊等六个不同特色的民族团结巷道,绘制了90米长的民族团结文化墙,激励各族村民像石榴籽儿那样紧紧抱在一起;开展“文化暖冬”及庆元宵、 “三八”妇女节、“七一”等系列文化活动,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。
如今,民族团结在南干渠村蔚然成风。回族女孩马学晴小时候因失明被遗弃,跟着爷爷奶奶艰难度日。今年初,满族个体老板徐昊通过工作组得知马学晴的情况后,主动认养她当女儿。从此,马雪晴有了个满族“爸爸”。
回族妇女苏金花早年丧偶,靠打零工抚养三个孩子,最近因常年劳累失去劳动能力,孩子学费成了问题,汉族村民张永萍主动和她结为姐妹,为孩子掏学费、捐衣物……
解危困 形成长效帮扶机制
干群同心,其利断金。为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,住村工作组带领村干部、村党员开展“千名党员干部联万户”和“与各族群众 融情结对 ”活动,采取工作队、村干部、村党员“1+2”结对帮扶的方式,推动全体党员与不同民族群众结对子、交朋友、走“亲戚”,形成扶贫帮困长效机制。目前全村已结成63个融情对子。
汉族老人金福安独自生活,无人照顾,住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积极与民政部门对接,安排他住进了敬老院。搬进敬老院的那一刻,老人握着工作组组长的手说:“感谢党和政府,给我们派来了贴心人!”
哈萨克族村民买丽亚因高血压未及时治疗,突发脑出血造成半身不遂,丈夫因年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大儿子因病去世,小儿子因醉驾在劳教所服刑,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小儿媳在外打零工维持。工作组了解她家情况后,为买丽亚申请了大病救助,又协调资金为她家盖起了80平方米的安居房。如今,买丽亚一家的生活燃起了新希望。
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今年春耕生产期间,因多日雨水不断导致当地棉花大面积烂种。工作组、村干部发动党员帮助受灾村民补栽,而许多党员自家的棉种却烂在了地里。
船的力量在帆上,人的力量在心上。华丽蜕变后的南干渠村欢乐祥和、人心思富,一派欣欣向荣、其乐融融的景象。据悉,村里连续3年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,同心同德奔小康已成为各族村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。(塔城地区沙湾县工业园区、团县委、农机局住金沟河镇南干渠住村工作组)